3月13日,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“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下达了全面实施营改增的‘总攻令’,税务部门作为主攻部队,一定会奋勇当先、攻坚克难,务求全胜,确保改革5月1日如期落地。 ”金融行业的营改增被视为众多行业税改中“最难啃的骨头”。在新税政下,一方面,国家税务的征收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;另一方面,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和信息系统改造压力巨大;此外,服务于金融行业的咨询与 IT厂商也面临着周期短、任务重的难题。
那么,在营改增的大势之下,各金融机构在选择IT服务商的时候,都如何进行选择呢?记者走访了若干金融机构,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:
首先,品牌实力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目前参与到商业银行、保险公司、证券公司、基金期货公司、资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营改增的IT供应商多达30多家,其中不乏一些“浑水摸鱼、趁机捞金”的投机公司。各金融机构的营改增需求部门和采购部门在选择供应商时,也采取了对应的策略,他们大多优先考虑长期并专注服务于金融行业的IT公司,与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。
其次,研发实力。截止发稿时止,金融行业营改增细则仍未发布,金融业增值税管理软件的研发面临需求不明确的现实难题。IT公司的研发实力是否能够快速匹配新政策及日后的持续优化修正,是金融机构在考量IT供应商时的重要指标。
第三、团队实力。金融行业的业务复杂、会计核算办法复杂、操作风险流程管控复杂、IT系统复杂;IT服务商对金融行业的业务理解和IT架构认识能力至关重要,如果选择了缺乏金融行业解决方案专业能力的服务商,往往很难进行需求对话与沟通,这也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不想出现的情况。金融机构会考虑IT供应商的专业实力,如果能够选择到为数不多的有IT咨询团队的供应商,则营改增IT建设的风险会极大程度地降低。
金融机构在仔细甄别IT供应商的上述能力时,也在招投标环节严控,避免“细分市场一次性捞金者”通过低价等策略入围,也极力避免成为缺乏经验的IT供应商的“小白鼠”。金融行业的IT大拿和资深顾问们一致认为,金融行业的“营改增IT建设”任务重、风险大。在当前情况下,各金融机构一方面在争抢优质供应商,一方面也在考虑五月一日系统无法按时上线的应急方案。可以说,本轮营改增,也是对各金融机构IT建设及监控能力的一轮“全国统考”,各金融机构能够交出怎样的答卷,企业及社会大众都在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