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四防常识

一、防汛

汛情期间,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根据汛情预警采取相应措施,冷静面对大雨、暴雨的袭击。
(一)汛情预警

预警级别的划分,是根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为依据,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(IV级)、较重(III级)、严重(II级)特别严重(I级)四个预警级别,分别用蓝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红色表示,红色为最高预警级别。

(一)防范措施
1、   行车安全防御
A、  遇有暴雨,尽量避免行车或选择地势高处停车避险。
B、  暴雨中行车,应低速档缓慢行驶,及时打开雨刮器、警示灯、防雾灯。
C、  密切关注防汛警示标志,遇有前方积水或交通管制路段,应绕行其他道路。
D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,变道时多观察,注意路面积水及井盖、井箅是否移位或缺失。
E、   切忌冒险涉水,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探查或绕行,不可盲目强行通过。
F、  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服从交警指挥,避让运送抢险、救灾物资车辆和抢险、指挥车辆。
G、  骑自行车注意观察,缓慢骑行,遇见情况早下车,尽量避开有积水的路面,避免水下障碍物或坑陷。
2、   行车遇险自救
A、  车辆误入较深积水区,如水深超过排气管,应低档行驶,提高引擎转速,稳定油门,保持行车速度,过水后,要留意制动性能是否有效。
B、  车辆进水熄火后,切勿试图启动发动机,设法将车推到安全地带,避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,第一时间报警求助。
C、  车辆掉入深水区域,切勿打开窗子或试图打开车门,应努力呼吸,找好准备逃生的门把手,等待水慢慢涌进车里,在水将要漫到车顶的时候,深吸一口气,然后屏气打开车门迅速游出。
3、   行人安全防御
A、  雨中行人应尽量不再赶路,并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避雨,不要在涵洞、立交桥低洼区、较高的墙体、树木下避雨。
B、  时刻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,不要靠近路岩石行走,避免掉入缺失井箅井盖的下水道中。
C、  避开灯杆、电线杆、变压器、电力线及其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联电的物体;经过积水地区时,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,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。
4、   行人遇险救援及自救
A、  如自己或他人被洪水包围,一定要沉着冷静,想方设法实施自救和互救,或及时拨打110、119、120等求救电话,等待救援。
B、  行人在路上被洪水冲倒时,一定不要惊慌,尽量憋住呼吸,然后想办法抓住地面上的突起物,争取站立起来。
C、  发现溺水者应迅速呼叫他人协助救治,尽快从水中救出溺水者并采取下列紧急措施:
★即可清除其口腔、鼻腔内的水和泥沙等污物,并将舌头拉出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★将溺水者俯卧,下腹部垫高,头部下垂,使积水倒出。或救治者抱紧溺水者双腿,将其腹部放到救治者肩上,快步行走,使其积水倒出。注意动作要敏捷,切不可因倒水影响其他救治措施而延误抢救时机。
★对呼吸、心跳停止的溺水者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。

二、 防雷

关注雷电预警信号,根据类别参取不同的防御手段。

(一) 人体防雷电

在雷电多发季节,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,如收音机、电视机、电话机等,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,空调、电冰箱、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,以防感应电和雷电波的侵害。房屋门窗要关闭好,有条件的家庭,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,以防球形闪电入室。如果人在户外,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备的场所,不要在孤立的电线杆、房檐、大树、烟囱下躲避。当雷电距离很近时,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,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,不要使用手机,避免直击电的袭击。在雷雨中,若感到头、颈、身体有麻木的感觉,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,应立即躺下,并去掉身上佩带的金属饰品和发卡、项链等。万一遇到被雷电击昏者,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,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。

(二) 防雷关注点

1、 雷雨来临时,尽量在室内躲避,关闭门窗;将电视机、电风扇等电器的电源关闭,不要打电话,不要靠近暖气片等金属管道及门窗等易被雷击的地方。

2、 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,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的人。

3、 汽车内也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,就算闪电击中汽车,也很少会伤人。

4、 不要在雷雨中放风筝。

5、 不要在水边逗留,更不要在河边钓鱼、游泳、玩耍。

6、 雷雨天气里,不要在路上飞快的奔跑。

7、 避开一切容易导电的物体,如金属、潮湿的动物植物等,也不要穿湿衣服。用塑料布顶在头上避雨时,应该避免兜水

8、 不要在巨石下、悬崖下和山洞口躲避雷雨,电流从这些地方通过时会产生电弧,把人击伤。如果山洞很深,可以尽量躲在里面。

9、 离开高地,不要在孤立的大树下、高楼烟囱下、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。

10、如果处在野外无处躲避,雷电交加时要立即蹲下,双脚并拢、双臂抱膝、头部俯下,尽量缩小身体体积和接地面积。手中如果有金属物品,比如金属杆的雨伞、铁器皿等,要迅速放到较远的地方。

11、在户外看见闪电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听见雷声,说明离发生雷电的地方很近,这时应停止行走,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,不要与别人拉在一起。

12、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,千万不要跑动,应双脚并拢,跳到安全地带。

三、防暑

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,机体体温调动出现故障,水、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,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。除了高温、烈日暴晒外,工作强度过大、时间过长、睡眠不足、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。

进入夏季后,应该每天都关注高温预警,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手段进行防御。

(一) 中暑的分类

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,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。

先兆中暑症状:高温环境下,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口渴、多汗、四肢无力发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;一般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。如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补充水和盐分后,可在短时间内恢复。

轻症中暑症状: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;除头晕、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、大量出汗、皮肤灼热等表现,或出现四肢湿冷、面色苍白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增快等表现。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,可在数小时内恢复。

重症中暑症状:该类中暑又可分为4种类型——热痉挛、热衰竭、日射病和热射病。

★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,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中氯化钠浓度激素降低。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。

★热衰竭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,主要症状为头晕、头痛心慌、口渴、恶心、呕吐、皮肤湿冷、血压下降、晕厥或神志模糊。

★日射病发生的原因正如它的名字一样,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暴晒下,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,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、水肿;由于收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,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、恶心呕吐、烦躁不安,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。

★热射病通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,由于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,导致体温急剧升高。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,继而无汗、呼吸浅快、脉搏细速、躁动不安、神志模糊、血压下降,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;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、肺水肿、心力衰竭等。

(二)中暑的对策:
       在发现自己或其他人有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表现时,首先要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,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;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。此外还可以在额部、颞部涂抹清凉油、风油精等,或服用人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等中药。如果出现血压降低、虚脱时应立即平卧,及时上医院进行静脉滴注盐水。

 对于重症中暑者,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转移外,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,同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。若离医院较远,应将病人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,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散热。若病人出现发抖,应减缓冷却过程。严重中暑后,最好卧床休息数日,因为数周后体温仍可有波动。

(三) 对中暑的防护

1、 出行躲避烈日

夏日出门时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,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,如果此时必须外出,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,如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、戴太阳镜,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,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。此外,在炎热的夏季,防暑降温的药品,如十滴水、仁丹、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,以防应急之用。外出时衣物尽量选择棉、麻、丝类的织物,应少穿化纤类服装,避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,引起中暑。老年人、孕妇、有慢性疾病的人,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人,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的减少外出活动。

2、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

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,因为口渴是身体已经缺水的表现。出现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分,同时也要注意补充钾元素,可防止人体倦怠疲乏。

3、 饮食

夏天的时令蔬菜,如生菜、黄瓜、西红柿等都含有较多的水分,新鲜水果,如桃子、杏、西瓜等含水量也都达到80%至90%,多适用这些果蔬可有效补充水分。另外,乳制品不仅能补水,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,是夏日食用的佳品。

4、 保持充足睡眠

夏天日长夜短,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,消耗也大,容易感到疲劳。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,既有利于学习工作,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。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,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。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,以免患上空调病、热伤风。

四、防食物中毒

气温高、湿度大是夏季的特点,也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条件,如果我们食用了时间过长、且没有进行高温加热的剩菜剩饭,就很容易造成细菌性的食物中毒。此外,冰箱如果使用时间过长,又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话,也很容易滋生细菌,造成储存的食物受到细菌污染,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。

食物中毒后,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,一旦发生食物中毒,要尽快将食物吐出,并到医院进行救治。

为防止食物中毒,我们首先要严把七关:

一、 食品采购关:购买肉菜瓜果,都要注意新鲜干净,要买经工商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允许上市的“放心肉”、“放心菜”。

二、 食物保管关:暂时不吃的肉菜,经及时加工后,放入冰箱,生熟食要分开容器存放,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。 米面、干菜、水果等要妥善保存,严防发霉、腐烂、变质,防止老鼠、苍蝇、蟑螂等咬食污染。要妥善保管有毒、有害物品,如消毒剂、灭鼠药等,要远离食品存放处,防止误食误用。

三、 烹调制作关:做饭菜定要充分加热煮熟。做生熟食的刀砧板、容器要分开,隔夜食品及豆类食品要加热煮熟。买回的蔬菜要充分浸泡后,再反复清洗三次,才能烹调食用。凡发现有腐烂、发霉、变质等可疑食物,均不要食用。

四、 餐具消毒关:锅、碗、盆、碟、筷、勺等用前要烫洗或煮沸消毒后再用。集体进餐要实行分菜制或用公筷。要定期清洗消毒碗柜、冰箱、冰柜、微波炉等与食具有关的容器。

五、 进食用餐关:用餐者都要养成吃饭前后、大小便后彻底洗好双手。进餐时若发现有腐败变质、发霉有馊味或夹生食物,或有虫蝇叮爬过的食品,均不可食用。

六、 食前留验关:凡集体用餐饭前均要将要吃的每种饭、菜,各留一小份样品,以备万一食后有可疑中毒时,作毒物化验用。